一、末伏吃什么
俗話說,“頭伏餃子二伏面,三伏烙餅攤雞蛋”。進入末伏,難熬的伏天進入尾聲,天氣開始轉涼,簡單方便的烙餅成為受歡迎的食物。在餃子、面條、烙餅這三種面食當中,以烙餅的烹調方式最好。因為烙餅不需要水煮,也不需要過水,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。
餅攤雞蛋做法簡單,把面糊攤成餅,受熱均勻快成型時,將攤好的雞蛋迅速倒在餅上。餅和雞蛋固然不錯,但缺乏膳食纖維,鉀元素和維生素C也不足,要再加涼拌蔬菜來搭配,營養(yǎng)才平衡。所以,吃烙餅時,可以切幾片醬牛肉,加些豆腐絲。還可以加點菜進去,放點應季野菜也不錯。
1、黑芝麻雞蛋餅
原料:雞蛋2個、面粉、黑芝麻、蝦皮
(1)將雞蛋打入碗中,加入適量涼開水,攪拌均勻;
(2)向蛋液中依次加入一湯匙面粉、一小把蝦皮,攪勻;
(3)在鍋里放入適量的油,油熱后,取一湯勺面糊倒入平底鍋內,轉動平底鍋使蛋餅成型;
(4)撒入適量黑芝麻,待面餅顏色變深后翻面,再加熱1分鐘即可出鍋。
2、三丁雞蛋餅
原料:苦瓜、絲瓜、紫甘藍、雞蛋、鹽適量、油、醋
(1)將苦瓜、絲瓜、紫甘藍切成細丁備用;
(2)打兩個雞蛋,加入適量的鹽、兩三滴醋,和苦瓜、絲瓜、紫甘藍一起反復攪勻;
(3)在鍋里放入適量的油,燒至溫熱時,倒入攪勻的雞蛋,用文火把兩面都煎至金黃,即可出鍋。
3、土豆雞蛋餅
原料:雞蛋3個、土豆150克、洋蔥150克、鹽適量、黑胡椒適量、油
(1)土豆去皮洗凈后切成小薄片,洋蔥去皮洗凈后切小塊;
(2)鍋中放油燒熱后,加入土豆片和洋蔥塊用中火炸到土豆邊緣微微變焦黃;
(3)將炸好的土豆和洋蔥放入打好的雞蛋液中拌勻,加入適量的鹽和黑胡椒調味;
(4)平底鍋燒熱,放入少量的油,倒入雞蛋液,抹平,用小火煎至蛋餅表面開始凝結即可。
4、西葫蘆蛋餅
原料:雞蛋2個、西葫蘆1個、面粉1小碗、鹽1茶匙、香蔥1根、植物油適量
(1)西葫蘆洗凈,擦成細絲,加入適量鹽拌勻腌制2分鐘,磕入雞蛋攪拌均勻;
(2)加入適量面粉和小蔥花,攪拌均勻成糊狀;
(3)平底鍋刷一層植物油燒熱,倒入蛋糊,攤平,上下煎熟即可。
5、火腿雞蛋餅
原料:面粉50克、水125克、雞蛋1個、火腿4片、鹽1/2茶匙、白芝麻1茶匙、植物油適量
(1)面粉和水攪勻成面糊備用,平底鍋刷一層植物油燒熱,倒上面糊用鍋鏟鋪開成薄薄一層;
(2)上面打一只雞蛋,用鍋鏟戳破蛋黃,劃圈攤開;
(3)蛋液未凝結前撒一些細鹽,撒一些熟白芝麻,翻面,鋪上火腿片;
(4)烙至餅面金黃,上下1/3處折疊,從中間切開,裝盤即可。
6、香蔥雞蛋餅
原料:雞蛋4個、面粉140克、蔥花、鹽適量
(1)雞蛋加鹽打勻,加入面粉,添水,至濃稠度適中;
(2)加入蔥花,攪拌均勻;
(3)鍋內抹少許油,將面糊倒入中央,慢慢轉動平底鍋,使蛋餅成型。
二、末伏養(yǎng)生
宜喝粥飲茶 多吃蔬果
多喝粥:在炎熱的夏季,人的腸胃因受暑熱刺激,功能會相對減弱,容易發(fā)生頭重倦怠、食欲不振等不適,重者還會中暑。進入末伏,暑熱尚存且氣候多濕,易損脾胃。這段時間在飲食上應該注重祛除濕邪、顧護脾胃,當以清淡食物為主,不宜過食辛辣之品,同時也應注意清熱利濕。
因此,喝消暑保健粥則是飲食調理措施之一,如綠豆粥、金銀花粥、薄荷粥、蓮子粥、荷葉粥、蓮藕粥等。以下介紹五款健脾和胃的藥膳,制作簡單,不妨一試。
1、荸薺山藥粳米粥
制作:粳米洗凈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清水開火。在大米將熟之時,加入去皮、切塊的山藥、荸薺,加蓋繼續(xù)熬制,熬煮完畢后,加入白糖調味即可。
功效:荸薺生津止渴,山藥健脾益腎,粳米益氣生津。三者共奏健脾和胃之效。
2、赤小豆薏苡仁粥
制作:取赤小豆50克、薏苡仁100克,以溫水浸泡半日。取25克大棗去核,浸泡。上述材料同100克大米、1000毫升水一并放入鍋中燒開,后改用小火。煮成稀粥后,再加適量白砂糖調味即可。
功效:赤小豆具有通便、利尿和消腫的作用。薏苡仁具有利腸胃、滲利脾濕、清肺熱、補正氣、解毒散結的功效。兩者共煮,是一道祛濕健脾的上好保健食膳。
3、人參茯苓生姜粥
制作:取6克人參切片后裝入碗中、隔水蒸汁。將6克生姜切為薄片,6克茯苓搗碎,共同浸泡30分鐘后煎藥取汁。將汁水混合后,與粳米同煮至黏稠即可服食。
功效:補益氣血,健脾養(yǎng)胃。
4、黨參枸杞紅棗燉母雞
制作:將雞肉洗凈后,加水、黃酒、姜片于鍋中煮1~2分鐘去腥后瀝出。在鍋里加油、姜片下鍋小炒一小會,再加入雞肉,放香葉、黃酒、八角等調味品翻炒均勻。炒后放入砂鍋中加水、黨參、紅棗,燉煮1小時后再放入枸杞煮6分鐘,起鍋后再加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黨參補中益氣,枸杞滋補肝腎,紅棗健脾養(yǎng)胃,母雞滋陰補虛,共煮可奏養(yǎng)胃健脾之效。
5、蘆根綠豆粥
制作:取蘆根100克,洗凈后水煮30分鐘,去渣后加入綠豆和粳米熬煮至黏稠即可??杉舆m量白糖調味。
功效:清熱生津,消暑解渴。
多喝湯:當人出汗比較多,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,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,又有利于消化吸收。簡單易學的“防暑湯”有山楂湯、綠豆酸梅湯、金銀花湯、西瓜翠衣湯等。
多飲茶:研究人員對炎熱天喝溫茶水和喝飲料的兩組人員的測定表明,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℃~2℃,而冷飲只能使口腔周圍變冷;喝茶者感覺清涼舒適,渴感全消,而喝冷飲者,周身不暢,渴感未消。高溫作業(yè)者,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,更可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,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。
多吃蔬菜:天熱濕氣重,人們一般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,而蔬菜既有這種特點,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。所以,應盡量多吃青菜,如各種豆類、瓜類、小白菜、香菜等。既可以涼拌生吃,也可放少許瘦肉炒著吃。
多吃瓜果:瓜果汁多味甜,不僅生津止渴,也能清熱解暑。西瓜味甜多汁性涼,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。另外,香瓜、黃瓜洗凈之后生食,或榨汁之后飲用,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。獼猴桃含有大量維生素C,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,是高溫和野外作業(yè)人員經(jīng)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。
三、這些事情要避免
喝太多飲料:果汁、可樂、雪碧、汽水等飲料中,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,喝多了會對胃腸產(chǎn)生不良刺激,影響消化和食欲。因此,夏季應喝白開水或淡鹽(糖)開水。
口渴后狂飲: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后,不宜大量飲用白開水,應適當補充些淡鹽(糖)水,因為大量出汗后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,約占汗液的0.5%左右,不及時補充鹽分,則使體內水、鹽比例嚴重失調,導致代謝紊亂。
中午時分外出: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烈的時間是上午10時~下午3時左右,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外出,非出去不可,應在皮膚上涂些防曬護膚品,夏季衣著以淺色為宜。
過量飲酒: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蓄濕熱,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(fā)中暑的病因,若大量飲白酒,更會助熱生濕,無異于火上澆油。
飲食過于清淡: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,出汗多,消耗大,應適當多吃雞、鴨、瘦肉、魚類、蛋類等營養(yǎng)食品,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。
午睡時間過長:午睡時間過長,中樞神經(jīng)會加深抑制,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,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。
受熱后“快速冷卻”:炎夏,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,總喜歡不是開足空調,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,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,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(fā),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,使人頭暈目眩。另外,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,使用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,即使天氣再熱,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℃以下。
經(jīng)常熬夜:生活起居要規(guī)律,保證充分的睡眠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。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風扇下。出門還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,如十滴水、仁丹、風油精等。